者的背后一创业个俄崛起加密江湖罗斯
最近在新加坡Token 2049大会上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知名做市商DWF Labs竟然在业内大佬面前吃了闭门羹。GSR毫不客气地表示DWF"不配与Wintermute、OKX这些老牌机构同场竞技",更让人意外的是Wintermute CEO也公开支持这番言论。但讽刺的是,就在专业人士对其嗤之以鼻的同时,DWF在二级市场的操盘手法却让无数散户闻风丧胆,特别是CYBER一役堪称经典。
从无名小卒到搅局者的惊人蜕变
记得一年前,我跟圈内朋友聊起DWF时,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地问:"这是哪路神仙?"如今这家自称"市场做市和投资公司"的机构,却已经成为加密圈茶余饭后必谈的话题。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行业发展的观察者,我不禁好奇:这个横空出世的机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故事?创始人Andrei Grachev又是什么来头?经过多方打探和资料收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发现。
Grachev的"华丽转身"
2017年,当比特币首次突破2万美元时,俄罗斯加密圈突然冒出一个叫Andrei Grachev的新面孔。有意思的是,这位仁兄之前的履历和加密完全搭不上边——他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创办过几家现在已经倒闭的物流公司。
但在加密圈里,他摇身一变成了Crypsis Blockchain Holding的"常胜交易员"。这种身份转变之快,让我想起了那些在牛市中突然自称"投资专家"的网红们。不过Grachev显然玩得更大——2018年他居然当上了RACIB的副总裁。这个非营利组织可不简单,与俄罗斯国有银行VEB关系密切,专门推动该国加密货币监管。
Huobi俄罗斯往事
2019年的一个转折点让Grachev正式进入主流视野——他出任火币俄罗斯负责人。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在RACIB的老搭档Vladimir Demin后来也接掌了这个职位。Demin还有个特殊身份:VEB旗下风投机构VEB Ventures的高管。
这两人后来联手创立VRM.trade(也就是DWF Labs的前身)的故事,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商战剧。不过话说回来,Grachev早年还操盘过一个叫Export.online的项目,原计划搞ICO却在熊市中夭折。据一些投资人爆料,约15.7万美元资金去向不明。
VRM.trade的"魔幻"交易量
Demin和Grachev打造的VRM.trade号称是家高频交易公司,但具体业务一直云里雾里。最夸张的是他们宣称日交易量能达到100-20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不少一线交易所!我查了他们当时公布的交易截图,说实话,这种自说自话的数据在圈内早已见怪不怪。
VRM的核心团队后来基本都转移到了DWF Labs,其中包括CTO Vladimir Perov。他们还孵化了一个OTC平台Black Ocean,并计划推出平台币FLY。不过这个代币的表现相当惨淡,如今市值只剩35万美元,但官方账号还在"顽强"更新,这种执着莫名有点喜感。
DWF Labs的"借尸还魂"
最戏剧性的是,DWF Labs其实就是VRM改头换面的产物。我注意到VRM的最后一条推特发布于2022年5月31日,而DWF的域名早在5月30日就注册好了。这种无缝衔接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到底是品牌升级,还是金蝉脱壳?
今年3月的一笔转账也很有意思:DWF Labs向某个钱包转了750万USDT,而这个钱包之前给一家名为SlicedBrand的公关公司打过款。这是要买媒体版面,还是帮投资项目做营销?真相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留给市场的思考
写完这篇调查,我不禁想起加密圈那句老话:"在牛市,所有的故事都显得合理。"DWF Labs的崛起路径确实充满争议,但也折射出这个新兴行业的某些特质。无论是光鲜亮丽的交易数据,还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缺乏监管的市场里,保持独立思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特别鸣谢Nay在今年4月关于DWF的推文提供的线索)
(责任编辑:更新)
-
区块链世界的隐形斗篷:Wormhole如何重塑你的数字资产隐私
还记得那些年为跨链转账操碎的心吗?每当我看着钱包里分散在各条链上的资产,就像面对一群说着不同语言的亲戚——明明都是一家人,却怎么也聊不到一块儿去。更糟的是,这些亲戚还特别爱八卦,你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区块链这个"公开账本"上。当区块链遇上隐私困局说实话,区块链的透明度就像把双刃剑。上周我刚帮朋友转了一笔ETH,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三四个钓鱼邮件——这帮人动作也太快了!这种"裸奔"式的交易体验,让很多像... ...[详细]
-
作者:Duoduo | 来源:LD Capital一场算力的迁徙记得2022年那个秋天吗?以太坊完成了从POW到POS的历史性转变,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搬家,让数以万计的矿工突然失去了"家"。但有趣的是,这些被"流放"的算力并没有消失,它们像候鸟一样寻找着新的栖息地。而Kaspa,这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项目,就这样意外地成了矿工们的诺亚方舟。说实话,作为行业观察者,我最初对这类POW新项目也持保留态... ...[详细]
-
在加密世界里,我一直对所谓的"跨链"技术持保留态度。太多项目打着跨链的幌子,实则只是做了个资产包装的中间商。直到Chainflip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原生资产跨链交易的可能性。为什么要做原生资产交易?记得去年我在Uniswap上用ETH买WBTC时,心里总有个疙瘩:这WBTC说到底还是托管在中心化机构手里的IOU凭证。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付的是现金,拿到手的却是商家的欠条,总感觉不够踏实。Cha... ...[详细]
-
说实话,作为一个常年观察数字经济的老兵,最近RWA和元宇宙电商的化学反应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这就像把传统金融的"老古董"搬进了数字游乐场,碰撞出的火花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商业的未来。RWA:让砖头瓦块也能"飞"起来还记得去年帮朋友卖那套海南的度假别墅吗?挂了半年都无人问津。要是能用RWA代币化,情况就完全不同了。RWA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实体资产办个"数字身份证",把房子、债券这些"笨重"的东西变成能... ...[详细]
-
嘿,各位币圈的朋友们!今天我又来和大家聊聊比特币的行情走势。说实话,看着这忽上忽下的K线图,我这个老玩家也是感慨万千。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市场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前市场实况扫描今早打开电脑一看,比特币在117300这个位置来回晃悠,就像个犹豫不决的投资者。从4小时线来看,MACD指标刚刚形成金叉,KDJ也在超卖区域开始抬头,这种信号在我们业内算是比较可靠的短期看涨信号。不过话说回来,我建议大家在... ...[详细]
-
说到加密货币市场,那可真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最近几年,我亲眼目睹了不少"聪明人"在里头耍花样,把价格搞得跟过山车似的。今天就让我这个老韭菜来给大家扒一扒这些见不得人的操作手法。价格是怎么被人为操控的?记得去年有段时间,某个小币种突然暴涨200%,结果发现就是庄家们在群里喊单搞出来的。这种事情在圈内简直司空见惯——某些机构先是放出些子虚乌有的利好,等散户们一拥而上接盘后,他们就偷偷把货全出了。这招"... ...[详细]
-
作者:Murphy,一位在加密世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来源:X @Murphychen888一、市场情绪正在悄然转变看着BTC一举突破44000美元大关,我的朋友圈里哀鸿遍野,那些看空的朋友们现在肠子都快悔青了。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完全理解这种焦虑感。但请容我泼盆冷水:现在才着急,是不是有点晚了?二、资金流向揭示牛市密码让我们来看看资金这个最诚实的指标。记得2022年4月那个... ...[详细]
-
说实话,当我看到巴西最大银行Itau Unibanco宣布进军加密货币交易的消息时,还是小小地震惊了一下。这家掌控着巴西近四分之一金融资产的银行业巨鳄,现在居然要开始为普通客户提供比特币和以太坊交易服务了——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尝试,而是传统金融体系向加密世界的一次正式"叩门"。传统银行与加密世界的首次亲密接触我记得三年前采访Itau的一位高管时,他们还在把加密货币视作"洪水猛兽"。如今却180... ...[详细]
-
说到林园的投资哲学,有个故事特别耐人寻味。记得是2004年左右,他在香港和一群投资人聊天,话题自然绕不开银行股。当时的情况很有意思——中国所有银行的利润加在一起,还比不上一个汇丰银行。在座的投资者几乎清一色地选择汇丰,理由很充分:盘子大、业务稳、分红多。唯独林园这个"异类",执拗地看好大陆银行股。要知道那会儿中国刚加入WTO不久,金融业简直就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查过资料,当时为了给国有银行"美容... ...[详细]
-
又一个技术大拿站出来发声了!最近Bitcoin Core团队的William Casarin在社交平台habla.news上发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文章,直言不讳地批评Ordinals铭文对比特币网络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位同时参与Nostr开发的资深工程师立场鲜明地表示:"我完全不同意那些认为铭文对比特币有利的观点。"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的老玩家,我完全理解这些开发者的担忧。记得2014年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