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听到"Web3.0"这个词时,我还以为只是又一个技术噱头。但当我真正深入理解后才发现,这简直是一场数字世界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个台北微凉的十月,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和团队这三年来的区块链探索之旅。 从Web1.0到Web3.0:一场数据主权的革命看着现在的年轻人玩TikTok刷Instagram,我总是会心一笑。要知道20年前,我们上网还得听着"叮叮咚咚"的拨号音呢!Web1.0时代就像个单向广播站,Web2.0总算让我们可以互动了,但代价是什么?我们的数据成了科技巨头的"数字石油"。 去年有位游戏主播的经历给了我很大触动。他在某直播平台积累了几十万粉丝,结果平台突然修改规则,账号就被封了。这种事情在Web3.0世界根本不会发生,因为DAPP(去中心化应用)让用户真正掌握自己的数据和资产。 我们在做的那些有趣实验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就像一群数字世界的探险家。最开始我们做的是金融类DAPP,毕竟DeFi是最成熟的应用场景。但我们很快发现,区块链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一个医疗健康DAPP。想象一下,你的体检报告、用药记录都可以安全地存储在区块链上。需要时,你可以像发红包一样轻松授权给医生查看,而且随时可以收回权限。最棒的是,这些医疗数据还能为医学研究做贡献,而你作为数据主人还能获得相应的代币奖励。 区块链不只是技术,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有次在台北的创业者聚会上,一位传统行业的朋友问我:"你们搞的这些去中心化东西,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我当时就笑了,这不就像90年代问互联网有什么用一样吗? 我们现在正在和一家教育机构合作,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学历造假问题。另一个项目是和房地产中介开发的智能合约系统,让房屋交易像网购一样简单安全。这些都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它们正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普及说实话,这条路并不好走。有时候凌晨三点还在debug智能合约代码,有时候要向投资人解释一百遍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但每当我们看到用户因为使用我们的DAPP而省去了中间商费用,或者找回了数据自主权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Web3.0不是明天就会全面到来的乌托邦,但绝对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方向。我和团队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因为我们相信,技术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更有尊严、更自主地生活在数字时代。 |